第八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举办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香港11月3日电 (籍燕婉)第八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近日在香港大学举行。论坛由港大中国经济研究所(ICE)主办,聚焦“十五五”时期发展战略与全球格局演变。近10位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第八届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季度论坛合影。主办方供图
在主题报告环节,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实务教授毛振华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方向进行专题演讲。他指出,“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需聚焦安全、发展与科技三大关键词,坚定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通过惠民生、促消费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毛振华认为,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就业、增收入、强预期,尤其要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释放消费潜力。他强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立足实体经济,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巩固制造业优势,提升服务业质量与效率,防范地方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避免民营投资被挤出。同时,他呼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以保障国家技术安全。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全球事务)邓希炜在论坛上发表题为“特朗普2.0与演变中的环球新格局”的专题演讲。他指出,2025至2028年全球经济有望在货币宽松环境下实现年均2.7%的增长,中美贸易战或将在未来一年左右迎来“停火”。
邓希炜表示,全球化将呈现数字化、碎片化、区域化特征,世界格局正加速向多极化演进,各国政府将更加注重包容性安全增长模式,产业回流政策或成为新趋势。
在产业链与科技发展议题上,中国经济研究所教授张红松分析了中国产业链的三大特征。他建议,需通过构建稳定多元的供应链,充分发挥产业政策效能,提升产业链韧性。
论坛圆桌讨论由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兼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洪滨主持。工银亚洲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卢霞、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晨曦投资首席投资官兼联合创始人杨晓帆、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围绕人工智能、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前景与政策展望展开交流,为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全球挑战提供多元视角与专业见解。
本届论坛为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季度会议系列之一,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经济研究与政策对话,助力国家发展战略实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