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专家解读:香港采取组合政策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点击播报本文,约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 题:施政报告专家解读:香港采取组合政策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新华社记者刘英伦、王茜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题为“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
今年的施政报告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主轴部署多项措施。专家认为,施政报告推出持续强化股票市场、构建国际领先债券市场和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等政策“组合拳”,能提高香港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有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相关措施亮点纷呈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严刚表示,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有关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系列措施呈现四大亮点:拓展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化离岸人民币生态、创新金融产品与基建以及强化区域与国际合作。
施政报告提出,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此外,还将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提高两地房托基金流动性。
为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利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设立新的“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向企业提供贸易、日常营运、资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较长的人民币融资。同时,还将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
创新金融产品与基建方面的措施也备受关注,其中包括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和区域黄金储备枢纽,扩展可提供给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
特区政府也致力于深化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合作。港交所会与东南亚的交易所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并鼓励更多资产公司在当地发行产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场。
提升市场效率与吸引力
施政报告提出“科企专线”和“同股不同权”等措施优化上市机制,并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业界人士认为,这些举措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有利于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并加速资金周转,吸引高频交易及国际投资者,降低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从而增强香港金融市场吸引力。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杨玉川说,建立区域黄金储备枢纽,能丰富香港金融市场功能,提高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对于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很有帮助。严刚认为,建设黄金中央清算系统和黄金仓储设施,能增强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吸引中东、东盟等地区资金参与香港黄金及资产交易。
业界人士谈到,施政报告提出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及为基金和单一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优惠,将吸引全球资本和高资产净值人士,提升市场流动性,并巩固香港作为财富管理中心的角色。
强化内联外通作用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认为,施政报告关注的金融基建升级、产品创新与互联互通、人民币生态深化等,精准匹配市场核心需求,不仅能显著提升全球资本流动效率,更可通过与内地市场的深度联动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并在全球财富东移及全球南方崛起的进程中,牢牢把握机遇、发挥独特枢纽价值。
严刚提到,黄金市场发展与缩短结算周期相辅相成,既服务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配置全球资产,也推动国际投资者借助高效基建参与人民币资产交易,巩固香港作为跨市场、多币种金融枢纽的地位。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孙煜认为,施政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将有助进一步完善市场生态,在吸引更多资金来港的同时,强化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角色,巩固香港作为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的吸引力。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表示,香港证监会将聚焦监管的灵活性及前瞻性,确保改革及优化措施有效实施,同时保障金融安全,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还将致力巩固香港在集资及内联外通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追求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让香港这一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蓬勃发展,并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关键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