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举办——
同赴文化之约 共话创新创业

![]() |
作为“江苏·南京台湾周”配套活动之一,两岸美食市集现场设置了30个台湾美食摊位与10个南京本地名优土特产摊位。 |
“2007年以来,我多次来到南京,专程去了小时候父亲对我讲述的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看到这十几年南京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美,很自豪。”来自台湾高雄“南京村”的乡亲毛德雄,近日参加“江苏·南京台湾周”时表示。
以“宁好台湾 共向未来”为主题的“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在历史文化、城市管理、青年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20余场活动,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等1000余人参与其中。
唱出共同心声
活动开幕式上,一场两岸校园民谣嘉年华点燃两岸嘉宾的青春记忆。《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经典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江苏·南京台湾周”原创主题曲《心桥》则以“音符架桥,心海无界”的创作理念,唱出两岸青年的共同心声。6天的音乐展演、原创创作等活动中,音乐成为心灵相通的密码。台湾创作歌手林亭翰说:“当我们在舞台上合唱时,发现彼此的呼吸都同步了。”
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两岸出版人与作家以“数字时代的两岸文学对话”为题展开交流,从六朝文脉到余光中的《乡愁》,从《文心雕龙》到元宇宙写作,都是探讨话题。台湾一位作家感慨:“在这里谈文学,就像翻开一本两岸共写的家谱。”
在南京市高淳区的“江苏·南京台湾周”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现场汇,高淳非遗“跳五猖”以古朴粗犷的傩舞开场,宜兰“新部落之舞”则以悠扬的歌声与舞蹈演绎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高淳“鱼龙灯”寄托丰收祈愿,台湾团队“美式鼓舞”活力四射,溧水“武当28式太极拳”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两岸表演团队以艺术对话,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有台胞感慨:“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武术,都让我们感受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探寻合作机遇
蚵仔煎的“嗞嗞”声撞上盐水鸭的卤香,木薯粉的焦甜裹着冬瓜茶的清香……作为“江苏·南京台湾周”配套活动之一的两岸美食市集,在南京夫子庙北广场举办,40个美食摊位集结两岸多款特色美食,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尝鲜。
台湾美食摊位汇聚了米血糕、蚵仔煎、盐酥鸡等特色小吃,冬瓜茶、庙口红茶、高雄木瓜牛奶等特色饮品以及台湾高山茶、高粱酒、牛樟芝等土特产品。参与市集的商户既有在南京投身餐饮美食业的创业台青,也有从外地组团来宁交流美食文化的士林夜市项目团队,更有从台湾赶来考察南京餐饮和美食市场环境的青年队伍。
商户召集人刘鸿宽表示,在南京夫子庙这一繁华商圈举办两岸美食市集,吸引了不少台湾同胞的目光,招商信息一经发布,报名情况异常热烈。他计划跟南京夫子庙长期合作,设立“宁台文创美食交流实践基地”,目前双方已经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
几天下来,来摆摊的许梦旆夫妻俩被夫子庙的客流震撼到了:“我们的摊位前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他们说,这也让台湾青年来宁就业创业增添了更多信心。
参加此次市集的青年商户占比超过50%。南京市台办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这种‘微创业’模式,帮助更多台湾青年亲身感受大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体验发展成就
在南京溧水区举办的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专场活动中,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郑富雄率代表团前来参观考察,共话两岸机电产业新合作。
台资企业高崎电机用自身经历道出选择南京的理由。作为第一家落户溧水的台资企业,高崎电机现已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全力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地政府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心无旁骛抓发展。”公司总经理林展逸说。
许多知名台企早早在南京落子布局,其中包括大陆最早的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大陆首家台资独资医院明基医院、大陆最大的台资观光休闲公园银杏湖乐园等。截至2024年12月,南京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4000个,在营台企1000余家。
本次“江苏·南京台湾周”的部分活动,立足于南京和台湾深厚的历史联结。孙中山学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让两岸同胞可以一起研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和爱国主义情怀;《马关条约》史料展通过150余幅历史照片、60余件晚清民国实物原件及30件复刻本,全景式再现从甲午战败到台湾光复的沧桑历程。
此外,宁台同胞还共同参加了城市街区体验、两岸智慧城市体验、青年创意短视频大赛、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活动,在“尝美食、赏美景、品文化、思创业”的同时,深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