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厅到心间:
一场关于国家安全的沉浸式体验

![]() |
图为人们在香港国家安全展览厅参观。 |
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一枚“发光盾牌”矗立在新设的专题展览入口处,成为引人注目的打卡点。
主体的盾牌形状以香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徽标为参考,代表保护与安全;底座环绕了一圈维港两岸的城市天际线,展示香港的繁荣与活力;深浅不一的线条组成层叠结构,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立体透视效果,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走深走实的理念。
这枚“发光盾牌”直观诠释了展览的主题——国家安全。
这是为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设的专题展览,3月18日正式开幕。专题展览所属的香港国家安全展览厅,是香港首个实体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自去年8月开放以来便备受关注。展览厅面积逾1100平方米,以互动、沉浸的方式呈现,是兼具教育性与体验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布展背后:一物一画皆用心
穿过狭长的通道,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赫然映入眼帘。展览厅负责人张建光介绍,这是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当天,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那面国旗。为这面意义非凡的国旗,张建光特意前往北京,在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把国旗运往香港。
“这面国旗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团结与力量,更代表着香港与祖国的紧密联系。”张建光动情地说。
国旗旁边是一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赠送的《开国大典》油画复制品。油画生动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辉煌时刻。
“这幅油画尺寸为4米×2.3米,是首次有同样大小的官方复制本在内地以外的地方展出。”现场导赏员为观众介绍。人们驻足端详、拍照留念,感受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展览厅在色彩运用上也颇费心思:象征祖国的红色被用于“祖国与香港”展区;象征安定的深蓝色则用于“国安立法 长治久安”展区;象征活力的橙色用于“国安齐参与”展区……“这些色彩搭配增强了展览的视觉冲击力。”展览厅秘书处工作人员徐家亮说,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参观者了解国家安全的多重意义。
展厅内高达6米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模型,则是展览中最具“挑战性”的展品——因尺寸巨大,不得不调动起重机及十多位工人协同搬运。
“火箭是一体的,无法拆卸或拐弯,运输和入场过程一度让我们头疼。”张建光回忆,最终在精密计算与团队努力下,这件“巨无霸”从停车场被搬运至展区,成为全场焦点之一。
互动体验:让国家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观影厅里,一群戴着3D眼镜的孩子们沉浸在影片中。当屏幕出现惊险场景时,有的孩子本能地向后闪躲;当画面切换至我军舰艇破浪前行时,小观众纷纷伸出手臂;当可爱的熊猫“登场”时,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孩子们的反应最真实也最可爱。”退休教师李美嫦是展览厅的义务导赏员,带领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参观令她乐在其中。“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国家安全’的含义,但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会对祖国的历史和安全有初步认知。”她相信这颗种子能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对于香港中文大学二年级学生曾梓轩来说,选择成为导赏员是因为2019年发生的“黑暴”事件让他痛心。“当时很多青年被错误观念影响,对国家安全产生误解。我希望通过讲解,把正确的信息传递出去。”他说,这份义务工作让自己找到了使命感。
“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国家安全,市民对国家安全应当有清晰的理解,这个展览厅的设立十分重要。”来自香港入境处的导赏员余方华认为,香港纪律部队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选择成为导赏员,就是希望向更多人传递这个信息。
50万人次见证:维护国家安全成为自觉行动
展览厅开放至今不过7个多月,已吸引超过50万人次参观,远超最初设定的10万人次年度目标。去年10月,展览厅特意举办仪式,庆祝参观人次突破10万。当天,圣公会基德小学校长霍燕玲带领百余名学生参观,成为展览厅的“里程碑见证者”。
“国家安全教育需要从小抓起,这次参观不仅让学生们拓宽视野,更让他们对国家安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霍燕玲说。
六年级的袁同学对展览中的电影短片印象深刻。“影片里回顾了祖国遭受侵略的惨痛历史,看完以后,我更明白国家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袁同学还表示,长大后想当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守护市民安宁。
展览厅不仅是参观场所,更是提升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荃湾关爱队队员张平参观后说:“国家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经历了2019年的事件后,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他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关乎社会稳定,是每个市民的责任。
未来,展览厅还将持续优化和扩容,让每位走进这里的观众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的参观、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对国家安全认知的深化。”张建光说,“唯有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香港和祖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始终稳步前行。”
(据新华社香港3月30日电 记者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