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寒冬”怎么破 创新不足如何解
香港财政预算案纾困有方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在立法会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在外围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这份预算案通过聚焦支援旅游业、扶助中小企、发展创意产业和金融服务等“内纾外扩”政策,协助本地企业及居民应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为香港寻找发展机遇。
纾困减负 推动内需
每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可谓港人今后一年个人经济走向趋势的晴雨表。是要缴更多的差饷和税赋帮助政府共渡难关,还是能享受各种减税退税的政策优惠、切身感受发展红利?这次的财政预算案带来的是好消息。港府将推出总额近400亿元(港币,下同)的纾困措施,对冲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减轻港人生活压力。
目前香港压力较大的是旅游业、零售业,特别是入境游游客出现下降。鉴于新形势,新财政预算案推出短、中、长期措施,提振香港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短期措施主要是减轻从业者的经营成本,包括豁免旅行社、酒店、旅馆、食肆的牌照费用等,共涉及1.4亿元。中期措施主要是改善香港旅游形象,包括扩充今年盛事的规模、拍摄新的宣传片、推广香港的自然景观和独特历史文化等,政府会拨款2.4亿元。长远而言主要是提升旅游基建,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的新园区及新酒店将于近两年启用,美食车的先导计划也将在今年推出。
除了支援旅游业,预算案中还提及扶持中小企、减轻市民生活负担等措施,包括免收纳税人75%的薪俸税,增加单亲、已婚、供养父母等免税额10%以上。借“还富于民”,将退税变成消费来拉动本地内需。
提振措施受到各界点赞。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用“雪中送炭”来形容这些措施对香港旅游业的帮助,旅游业宾馆联会主席刘功成则称,欢迎“政府多宣传和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针对实施多年的公共租住房屋免租措施今次没有再推出,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这类一次性纾缓措施应逐步减少,多把资源投放在照顾在职家庭儿童、老人健康等,长远来说,社会利益较大。
创新发展 突出优势
除了纾困措施,预算案中另外一个大手笔的投入便是创新发展。曾俊华认为,新兴市场的崛起和信息科技发展革命两大因素,令全球形成“新经济秩序”,传统经济模式受到冲击。香港正好可以创新思维,凭借自身原有优势做好准备,在全球激烈竞争下脱颖而出。
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最可能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另一个就是创新科技。预算案对这两方面都给予了大手笔的资金支持。
在金融科技领域,香港的优势是“国际化”,多家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包括埃森哲、澳洲联邦银行、毕马威、清华科技园等,近年都选择在香港设立实验室和培育计划。下一财政年,港府会划出3000平方米的专用空间并推出专属计划,在未来5年为150间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安排300名大学生到海外大学参与金融科技训练营,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
对于创新科技,曾俊华指出,除了按计划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50亿元,还会注资20亿元资助大学在重点科技领域进行中游和应用研究,把私营企业投资研发工作的现金回赠金额提高40%,扩展研究成果在公营机构的试用,继续资助大学团队成立的科技初创企业。
此外,香港科技园公司正研究一个成本为82亿元、针对智能生产和研发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预计可于2021至2022年度完成。
香港社会舆论对财政预算案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派糖”、减税等相对较窄的范畴,而对于如何创富、长远发展等重大课题却少有人问津。这些推动创新的措施,与市民切身利益相距较远,要看到成果可能是十年八年以后的事,但并不是说钱就白花了。没有这些前瞻性部署,香港的未来和长远发展可能就会困难重重,这是将来“派糖”的保障。
开拓市场 寻找机遇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还有一大亮点:推动时装设计、电影、艺术体育等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香港作为购物天堂,时装设计的土壤肥厚,加上未来港府要加强向海外推广本土设计师、为年轻人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资金支持,时装产业有望在香港发展壮大。
港产粤语电影是香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受内地和东南亚观众喜爱,有辉煌的过去和广阔的市场。去年,港府向“电影发展基金”注资2亿元,今年还会继续注资2000万元,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电影业,重振香港电影业。
对于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及的“一带一路”机遇,财政预算案中也作出呼应。曾俊华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香港贸发局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协助业界在“一带一路”机遇下拓展业务。
曾俊华还透露,深港通的推行和沪港通的优化工作也已进入尾声,有关筹备工作香港已经准备就绪,在中央宣布后就能尽快推行。
在曾俊华司长财政预算案的结语部分,他引用了粤语流行曲《凭着爱》的歌词来鼓励大家。他说,相信香港总有一日能够打破僵局,更相信在雨过天晴之后,香港对和谐、团结的社会,会更加珍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